你的位置:排列三今晚专家预测号是多少 > 新闻动态 > “福建”舰第七次海试出现“奇特航迹”,已进行“抗冲击测试”?
“福建”舰第七次海试出现“奇特航迹”,已进行“抗冲击测试”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04 点击次数:121
新的沪航警发出来了,中国海军的003型航母“福建”号在搞定了第七次为期一周的试航后,准备在4月1日回到江南造船厂的码头。
根据“辽宁”舰和“山东”舰的试航频率推测,“福建”号航母大概还得再试航两三次,就能交给人民海军。所以,咱们今年肯定能见到“福建”号加入海军的战斗行列。
这次海试的细节可真不少。首先,“福建”号航母在海试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测试,主要是测试其动力系统和航速。就连舰载机的起降也都进行了实战模拟,效果极其不错。此外,舰上的各项装备也进行了全面检查,确保一切正常,没啥问题。还有,海试过程中,官兵们可没闲着,进行了多项演练,密切配合,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。根据反馈,大家的表现都挺令人满意的,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。这次海试无疑为航母日后服役打下了坚实基础,真让人期待!
这次“福建”号航母出击,最让人瞩目的有三个方面:
首先,大家都知道,传闻已久的中国首度海上电磁弹射试验,至今还没啥实锤消息。根据“福建”号第五次和第六次的试航情况来看,飞行甲板上已出现黑色轮胎印,这说明舰载机完成了触舰复飞的任务,不过电磁弹射试验依旧没消息啊。
这回“福建”号航母出海,再加上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,咱们的发言人嘴角都忍不住翘起来,外界看来这次的电磁弹射试验简直就是稳得像山了。
接着说说从卫星照片看出来的“福建”号航母的航迹。照片显示,这艘航母在渤海湾搞了一系列的机动性能测试,测试内容可真不少,包括连续的S型航线和小半径的转弯等等。
从卫星图片观察到,一些转弯半径大约只有航母舰长的两倍。这个可不是小事,说明“福建”号航母的机动性能相当强悍,动力主机和转动轴系的配合简直是熟能生巧,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。这也显示出咱们在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动力系统的研发上,技术水平可谓相当高了。
第三点是基于第二点发展而来的。在一些关于“福建”号的图片中,意外发现舰体一侧竟然出现了一朵云。于是,大家纷纷猜测,难道“福建”号进行过全舰抗冲击爆炸试验吗?
当然,关于这事的说法很快被大家给否定了——这朵“云”太大了。我们随便一量,大概跟“福建”号三个舰体的长度差不多,要是这个真是爆炸后的烟云,那就意味着产生的烟云直径得达到1千米以上,只有2000吨级以上的核爆炸才可能弄出这么大的烟cloud。
所以,经过简短的讨论,大家的意见也统一了,看来那就是一朵孤零零漂浮在渤海湾上的云朵,正好被拍到镜头里,成了“福建”号的一个小点缀。
就这一小细节,却牵扯出了个话题——“福建”号啥时候能进行全舰抗冲击试验?而这个全舰抗冲击试验究竟该怎么进行呢?
抗冲击试验是一种测试方法,主要用于评估材料或结构在受到强烈冲击或突然负载时的承受能力。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冲击情况,检测其强度、韧性和抵抗破坏的能力。这种试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军工、建筑等领域,以确保相关设备或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全舰抗冲击试验(Full Ship Shock Trials,FSST)是一种针对军事舰艇的测试方法,旨在评估舰艇在遭受爆炸或强烈冲击时的结构完整性和操作能力。在试验中,舰艇会遭受控制的爆炸冲击,以检验其装备、系统和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。这项试验对于确保舰艇在战斗或其他危急情况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。
所谓的全舰抗冲击测试,简单来说就是测试舰艇在特定情况下抵御冲击的能力。毕竟现代海战中,水面舰艇可不止遭受一种冲击,得面对各种挑战呢。
首先说水中冲击力,主要包括各种航空武器和水面武器,特别是水下爆炸的战雷和水雷产生的力量。接下来就是舰体冲击力,这指的就是各种武器直接击中军舰后所产生的冲击。同时,别忘了各种反作用力,比如战列舰时代,大口径主炮发射时给舰体带来的巨大反作用力。这些都是考量舰艇抗击打能力的重要因素。
在这么多冲击力里,舰体自己发射舰载武器时承受的反作用力其实算不上多大。回想战列舰时代,那会儿战列舰集体发射炮塔时,反作用力可真是吓人,动辄就是几千吨,甚至可能让战列舰横着挪动,真是个大憋屈。
不过到了二战结束后,战舰的主炮口径逐渐缩小,再加上先进的舰炮制退缓冲系统设计,现在的舰船在发射武器时,那反作用力基本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舰体的冲击力确实需要进行试验,不过要是说到战斗舰艇,咱可不能用破坏性的手段去验证。这事儿简单想想就知道,真不可能为了全舰冲击测试,把一艘现役船拉出来,拿反舰导弹和航空炸弹给它轰炸——这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啊。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等这艘船退役后,才有机会去进行验证。
就拿美国海军来说,他们就曾经用退役的“小鹰”级航母“美国”号来做全舰冲击测试,整艘船可遭遇了反舰导弹、鱼雷、航空炸弹的轮番轰炸。通过这些实验,咱们能得到这艘舰在冲击下的抗击能力数据。这些数据不光能用来验证这一舰型的抗冲击设计,还能为后续的新舰艇设计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哦。
所以说,舰体的抗冲击实验在现役时搞起来挺麻烦的,这时候,咱们把目光转到水中抗冲击实验,简直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水中武器对舰体的冲击力,这本身就是个值得研究的东西。
一说到这个,水的密度可比空气大多了,压缩率也高,有意思的是,咱们用一点点炸药,就能模拟出在空气里用大量炸药爆炸对舰体造成的那种冲击力。
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聊,虽然咱们不能直接进行打击试验,但就算是用非接触引爆的办法,还是能很不错地模拟舰体在一定压强下的表现。这样一来,就等于是为舰体设计做了个抗毁的考验。
舰体的抗冲击试验可说是多面向的,除了抗毁试验,咱们现代舰船上的电子设备真是越来越多,各类舰载武器也愈加复杂。这样一来,就对这些电子设备的抗冲击、抗辐射以及抗毁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。
这也是必须进行抗冲击试验的,得看看在特定的震动和冲击下,电子设备能不能照常运作,各类舰载武器在经历冲击后可不可以正常发射,甚至舰上搭载的战术导弹在冲击后能不能顺利发射并打击目标,这些都得好好测试。这关系到舰艇在受到冲击后的可靠性,能不能继续投入战斗。
从这个角度看,有几点是很明显的:首先,舰艇的抗冲击试验肯定是必须的。即使不搞直接打击试验,模拟试验也不能少,得检查舰体的强度,看看电子设备和舰载武器系统的可靠性。其次,跟空中爆炸的方式比起来,水下爆炸进行全舰抗冲击试验要科学得多,能更好地验证舰艇整体的结构强度。所以,眼下各国在舰艇的抗冲击试验上,主要都是采用水下引爆的手段。
抗冲击试验通常是在舰艇建造完成后进行的,特别是在正式交付使用之前。这个阶段是确保舰艇在各种极端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时刻。此外,在舰艇进行重大升级或维修后,也会进行相应的抗冲击试验,以确认其性能依然符合标准。
全舰抗冲击试验的技术规范制定一般要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、行业规程以及舰艇的设计要求。技术准备方面,首先得进行对舰艇的结构、系统等的全面评估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;其次,要对试验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;还有就是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,包括试验过程、时间安排以及应急预案等。至于实施阶段,抗冲击试验多是在舰艇建造完成后、交付使用前进行。这也是验证舰艇在各种极端情况下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意识。随着维护和升级的进行,不排除在舰艇的全寿命期内,再次进行抗冲击试验,以确保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。
一般来说,在开展全舰抗冲击试验之前,得认真计算炸药的用量和爆炸当量。要是用量少了,那效果可就不明显;要是多了,那舰体可能就得遭殃,真要炸裂了,试验一结束就得送进修船厂深度维修。总结一下,最关键的就是能验证舰体的结构强度达到了设计标准,这就算达标了。
在技术准备的时候,试验舰一般得距离爆炸中心100到300米。这时候,舰体甲板得清空,里面也要提前做好抗冲击的准备。
根据现在美国海军和法国海军公开的舰艇抗冲击试验视频显示,试验开始之前,舰上的所有活动物品都必须固定好。连显示器上都得贴上加固胶带,以免受冲击后碎片伤到人。
接着得让整艘舰艇停泊或漂浮,等冲击试验结束后,咱们要把相关数据都记录下来。之后,再一个个把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重启,看看这情况有没有恢复正常,这样基本就算完成了一次全舰的抗冲击试验了。
说到全舰啥时候进行抗冲击试验,其实没啥固定的规矩。不同国家的海军还有不同型号的军舰,都是各有各的做法。
像美国海军的军舰抗冲击试验,伯克I级的3号舰服役到1994年后才进行了测试,而伯克IIA则是在2001年进行的。提康德罗加级一直到1987年,7号舰才进行了它的首次抗冲击试验呢。
尼米兹级航母的抗冲击试验也是等到4号舰罗斯福号,1987年那会儿才搞定的。至于福特级航母的全舰抗冲击试验,真是拖来拖去,最后等到2021年才算完成,之前还传出过要取消这个试验的消息呢。
咱们中国海军情况也差不多,第一次全舰抗冲击试验是在2014年,那时候测试的是老款的051D型驱逐舰。目前来看,052D型驱逐舰似乎也经历过这样的试验。至于055大型驱逐舰和航母,最近没听说进行抗冲击试验的消息,后续有没有准备实施这一试验也还是个未知数。
这一趟“福建”号航母的第七次试航,现有的信息也就是这些了。国防部透露了咱们的首个电磁弹射消息,卫星照片显示出它在海上极限机动能力的测试,同时不少人把这朵云猜测为可能的全舰抗冲击试验。
Powered by 排列三今晚专家预测号是多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